close
脊椎側彎的復原過程,為讓側彎朋友容易了解,我個人約略的區分為四個階段,分別解說。
這裡所討論的脊椎側彎,是為 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。
因肌萎,先天性,外傷,退化等因素不在此章範圍。
 
第一階段
原本經常性的酸痛感,明顯的減輕,這是因為原本緊繃的肌肉已經開始放鬆導致,至於未滿20歲的側彎朋友,因為年紀尚輕,一般還未有明顯的酸痛感,所以在這部分不會有明顯感受,再來,在坐下時或趴下時,此時支撐脊椎的肌肉會比站立時放鬆,這個時候,徒手從上而下可感覺及看見脊椎側彎明顯變的更直了,這會在第二次到第三次矯正時發生時間約7到14天。
 
第二階段
原本身體站立,上身自然向前彎曲時,由前方或後方可以明顯看見,背部左右高低不同,已經開始變的左右較為對稱,椎體旋轉開始回正,此時已經進入復原階段,這會在第三次矯正後開始發生,到第五至第七次椎體旋轉部份復原約70%,原本因側彎造成的不適感受,也開始明顯消失。
 
第三階段
側彎朋友在青少年期因為不明原因,導致沒有跟著骨骼一起發育的肌肉,開始明顯的生長。
多數脊柱側彎的發生,並非姿勢不良所致,可由部份側彎朋友 彎度達60度以上可證,因為僅因姿勢不良,不可能造成如此嚴重的側彎,也不至造成椎體旋轉,因此使用背架或僅矯正姿勢,總是效果不如預期。
主要原因是"平衡肌肉的神經"在發育期時感受到不平衡所致,還有另一原因為發育期因跌倒,碰撞到小腦,這通常在跌倒後數天裡會有昏眩感。致平衡肌肉的神經感受錯誤,使肌肉在生長期,發育期因骨骼生長,而一側或部分肌肉沒有跟著生長,或是凹側相對較凸側生長緩慢,以致骨骼發育期也成為脊椎側彎的惡化期,所以在側彎的凹側會出現因為肌肉缺少而凹陷可證。
在背部的凹陷側,即側彎的凹側,發育不平衡而缺少的肌肉開始生長,進入脊椎側彎真正的復原期,若是肌肉沒有再次生長,矯正只會徒勞而無功,在這個階段肌肉的生長及肌肉左右對稱將決定側彎的復原程度,約在第五至第十次矯正或一至兩個月後開始出現,視運動及復健程度逐漸復原,此時造成脊椎側彎的的原因才開始真正的解決,肌肉開始生長復原時間因人而異,從數拾天至數月時間。
有側彎朋友經歷數拾次乃至百次以上積極的整骨,牽引,傳統針對關節酸痛的復健等方法,大多僅能暫時性的減輕酸痛感可知,脊椎側彎並非是骨骼的問題,側彎朋友的骨骼大多屬於健康的,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脊椎側彎凹處神經的問題造成周圍肌肉的缺少。
"缺陷部份的肌肉再次生長,脊椎兩側肌肉開始平衡對稱,此時才是真正的復原期"
 
 
第四階段
此時在肌肉放鬆的時候,也就是坐下或是趴下時徒手感覺脊椎側彎已經復原約七至八成,大約在第七至第十次出現,但是在站立時身體兩側還有可能呈現不對稱,這時因為身體還無法在短期間適應已經復原的側彎,這時需要時間的改變原本因為長期側彎造成的"不良姿態",通常在20歲以上,伴隨著時間和年齡的增加也可能造成椎間盤及骨頭的變形,但一般因時間的變形都屬輕微,反而是長年習慣性的姿態,姿勢需要時間及活動讓側彎自然回正,此階段需以時間及平時的活動讓側彎朋友達到"自然回正"為主,背部肌肉的酸痛感主因不外肌肉的緊繃及不正常與不自然的使力,若是積極主動的用力改變姿勢,也勢必造成肌肉緊繃與疲勞而產生酸痛的反效果,積極主動的改變用力的方式通常也無法維持長久,主因為肌肉的疲勞引起酸痛感,所以自然回正是最好的方法,若在一至兩年後自然回正效果不好,而肌肉復原已經接近對稱,趴下時脊椎側彎已經復原,僅在坐下站立時出現不對稱,這時才需自我要求,或有經驗的姿勢矯正者協助,此時也必須經歷第一,第二,及第三階段的過程 ,再來改變多年以來因習慣側彎造成的不對稱姿態,才是根本的矯正。
原發性脊椎側彎的起因,都不是因為肌肉不正常出力而產生,所以回復的過程也應以自然回正為優先,再來考慮姿勢及體態的矯正。
年輕的側彎朋友們,因為年齡尚輕,還未有多年習慣的姿勢,所以不一定會經歷這個階段。
此階段也是年齡較大的側彎朋友需努力的階段,因為年齡的關係,復原時間而有極大的差異。
 
患有脊椎側彎的朋友,在幼年時,學齡前,或換牙前練習單腳站立平衡如芭蕾舞或相似的舞蹈訓練,這是引起側彎的主要原因。次要原因為幼年跌倒碰撞後腦,致有數天的昏眩感及走路不穩情形。
 
以上提出的復原的四個階段,並非每個過程獨立存在,會在矯正的過程,隨之發生
 
青少年原發性側彎一但接受手術矯正後 ,就無法再回頭了 ,手術矯正前 ,請多嚐試適合的矯正法 ,或許能避免脊椎側彎手術 。
 
 
arrow
arrow

    we99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